聚焦移植前沿,共探感染防治 | 血液病真菌感染学术会在沪圆满落幕!
2024-5-21
近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血液病真菌感染学术会」在上海圆满举办,会议特邀高博上海闸新医院/力泉医院医疗院长王椿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血液科主任刘立根教授、高博上海闸新医院/力泉医院医疗总监朱骏主任担任大会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骨髓移植病区主任胡炯教授、血液科骨髓移植病区王苓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潘珏教授,高博上海闸新医院医疗组长蒋瑛主任、魏道林主任、邵珊主任、高博上海力泉医院血液科李肃主任担任会议讲者。会议围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血液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现场6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血液科的骨干医生参与学习及讨论。
大会主席王椿教授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王椿教授致欢迎辞并表示,自体移植是血液科移植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高博上海闸新医院/力泉医院通过定期举办自体移植培训班及高峰论坛,为计划开展或刚刚开展自体移植的中心搭建学习平台,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帮助他们填补技术空白,提高了自体移植的诊疗水平。他希望通过此次学术交流,能够推动自体移植在科内的广泛开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议题一:如何做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领域的探讨中,蒋瑛主任、魏道林主任以及邵珊主任结合闸新医院的丰富临床经验与成功治疗案例,深入剖析了自体移植技术在治疗弥漫大B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以及外周T细胞淋巴瘤等恶性血液肿瘤方面的应用。他们的报告精彩详实,详细阐述了从预处理策略、到治疗后患者免疫重建过程中的精准细节管理。这些宝贵的实战经验总结为与会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思路与深刻的启示,进一步推动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在恶性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的发展。
议题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在深入探讨血液病感染领域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时,潘珏教授对2023年IDSA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治疗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深刻的解读,为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紧接着,王苓教授以瑞金医院为案例,分享了三例耐药菌诊疗的实战经历,这些真实案例不仅展示了瑞金医院在耐药菌治疗方面的专业实力,也为同行提供了宝贵的诊疗经验。胡炯教授则聚焦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治疗策略,结合瑞金医院的丰富经验,深入剖析了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难点,为抗击此类感染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和建议。最后,李肃主任以一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肺毛霉菌病的复杂病例为切入点,通过曲折的治疗过程,深入剖析了此类病例的诊治难点与挑战,不仅展示了医疗团队面对复杂病情时的精湛技艺,也为类似病例的诊治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现场互动热烈 迸发学术火花
在会议进行期间,每探讨完一个议题,紧接着便是一场深入的讨论环节,与会学员们纷纷就各项议题展开热烈且富有见地的讨论。他们积极发言,与讲者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现场的问答环节将学术氛围推向了高潮,学员们踊跃提问,讲者则耐心解答,整个会场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气息。
会议尾声,王椿教授做总结致辞,他表示:在血液科的治疗领域,感染问题构成了不容忽视的严峻挑战。然而,通过实施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我们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特别是在面对多重耐药菌和复杂的混合感染时,精确的诊断和鉴定工作变得至关重要。王椿教授特别指出,大剂量化疗往往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做好化疗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定植菌筛查尤为重要。定植菌筛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的潜在病原菌,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感染的风险,还能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此次学术会上,专家们以临床案例为基石,深入剖析了血液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治疗策略,为参会医生们带来了极具价值的学术洞见。医生们纷纷表示,此次会议为他们带来了丰富的收获与启示。他们带着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惑与问题,积极投入讨论,通过深入的交流与互动,共同推动了血液科治疗领域的知识更新与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