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霞主任:聚焦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拦路虎”,创新方案带来多维获益

2024-2-6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可获得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的疗效,为更多患者创造了移植机会,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群植入失败或植入不良,而患者体内存在的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现行的DSA脱敏治疗方案存在明显局限性,尚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近期,高博医疗集团上海闸新医院/上海力泉医院刘慧霞主任等关于“增加强度预处理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0例HLA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强阳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观察”的论著发表于《中华血液学杂志》。

刘慧霞等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华血液学杂志》

  该研究创新改良的增加强度预处理方案为优化DSA清除策略、提升Haplo-HSCT成功率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此,我们特邀该论著第一作者刘慧霞主任接受专访,阐释DSA对Haplo-HSCT的影响,分享团队新方案的亮点与优势,供读者参考。

  全面认识DSA

  ——通往Haplo-HSCT成功之路的挑战

  DSA被认为是阻止供体细胞成功植入的重要屏障,请您介绍一下它具体是如何影响Haplo-HSCT的?

  刘慧霞主任:HLA-DSA是患者体内存在的针对HLA错配供者的循环抗体,其靶向于供者的HLA-Ⅰ/HLA-Ⅱ类抗原。由于单倍体供者错配的位点相较于全相合供者明显增多,因此患者体内相应的循环抗体也会进一步增多;而一旦出现针对供者HLA的特异性抗体且滴度较高时,会产生DSA强阳性,那么由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导致Haplo-HSCT移植物植入失败或植入不良的概率也会随之明显增加。

  哪些患者体内更容易存在DSA?哪些患者需要进行DSA检测?以及如何检测?

  刘慧霞主任:基于国内外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数据的总结,DSA阳性的高风险因素是比较明确的,主要包括妊娠、既往多次输血、既往接受过器官移植等,这些患者体内更易存在DSA。

  那么哪些患者需要检测DSA呢?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只要供者为非全相合,包括单倍体供者、脐带血供者以及骨髓库无关的供者,患者均应该检测DSA。

  关于DSA的检测手段,目前主要有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试验(CDC)、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磁珠液相芯片法。其中免疫磁珠液相芯片法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等优点,是美国组织相容性及免疫遗传学协会(ASHI)推荐的方法,也是我们现在检测DSA的主要方法。

  如果没有其他合适的供者,该如何处理患者体内的阳性DSA呢?

  刘慧霞主任:如果没有合适的替代供者,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回输前可以采用脱敏的方法降低患者体内的DSA滴度、减小抗体负荷。

  2018年欧洲血液骨髓移植学会(EBMT)共识指南中推荐了以下4种脱敏方案:第一种是通过大量的血浆置换或采用免疫吸附的方法清除抗体;第二种是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或使用供者HLA抗原(包括供者血小板或白膜层输注)来中和体内抗体;第三种是应用针对CD20阳性B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主要为利妥昔单抗)或针对产生同种抗体的浆细胞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等)抑制抗体的产生;第四种是应用靶向终末补体蛋白C5的单克隆抗体,阻断补体级联反应。而本中心是采用增加强度的预处理来清除DSA。

  升级预处理策略

  ——多管齐下的多维度获益

  近期,您主导的“增加强度预处理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0例HLA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强阳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观察”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华血液学杂志》。团队采用的增加强度预处理方案有哪些亮点?

  刘慧霞主任:现有的DSA联合脱敏方案在时效性、操作便利性、疗效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其一,历时长、用药繁琐,需要用大量血浆进行抗体置换,对于亟需进行挽救治疗的患者而言适用性差。其二,移植前1 d行供者血小板或白膜层输注,增加了一次供者采集操作。其三,现有DSA脱敏方案中针对B淋巴细胞的抑制主要依靠利妥昔单抗和硼替佐米来实现,达不到清除的目的。

  本团队鉴于显著的临床未尽之需,基于近年实践的摸索和积累,创新性改良了既有的预处理方案,通过增加强度,实现了理想的DSA清除效果和Haplo-HSCT成功率。具体方案是在以氟达拉滨(Flu)和白消安(Bu)为主的预处理基础上,加入了全身放射治疗(TBI)以及环磷酰胺(CTX),旨在增强对淋巴细胞的清除作用。这一策略不仅着眼于对宿主残留T淋巴细胞的清除,同时加强了对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的清除,再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和IVIg,可谓“多管齐下”,达到耗竭B淋巴细胞并封闭已产生的循环抗体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血浆置换等其他DSA清除方案,增加强度预处理方案为DSA强阳性患者Haplo-HSCT带来了哪些获益?

  刘慧霞主任:对应于既往的DSA联合脱敏方案的明显局限性,本团队的创新改良方案极大简化了操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和实用性,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临床实际需求。

  具体而言,这种增加强度的预处理不需要行血浆置换,也不增加供者的采血次数,直接将脱敏治疗融于预处理过程中,缩短了干细胞回输前的治疗时间,效率更高,供者干细胞植入的成功率也很高,能为亟需行挽救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争取治疗的时机,且回输后的骨髓抑制期也相应缩短,为患者带来了多维度的临床获益。

  专家介绍

  刘慧霞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治医师,拥有10余年血液病诊治经验。国内外知名专业期刊发表文章7篇,其中SCI 1篇,核心期刊6篇。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骨髓纤维化等有丰富的经验。

  擅长:骨髓衰竭性疾病、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治,负责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主攻方向为骨髓纤维化的治疗和移植。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地点:高博上海闸新医院

预约挂号

您是否准备好预约了?如有任何问题,可随时与我们联系。

电话:400-021-5005

查看更多预约信息